Menu Close

學員心得:心法與技法相結合,生命與技能共成長-我讀《教練入門》

本文為2024秋季班學員E.H.H對《教練入門》的讀書報告透過親身體會,深入探討《教練入門》中的教練心法與技法,理解如何在尊重、傾聽與提問中啟動內在驅動力,幫助生命與技能同步成長,成全他人潛能與行動力。

教練技法 vs 教練心法

《教練入門》

在上教練課之前其實粗略地讀了一遍《教練入門》,那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,教練心法和技法兩個部分組成,其中心法占較大的較重的比例,當時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法是重中之重,而且必須是要保守自己的心,才能將教練的職能發揮的好。

時間過得真快,不知不覺間,教練的課程部分的學習將接近尾聲,回想起在學習之前,對教練入門這本書有了更多的體會。

之前對教練的感覺很懵懂,但是也深刻地感覺到老師一直在強調教練的心法是要大於技法,而且技法使用的好不好關鍵也在於心法。既然它是如此的重要,那麽教練的心法到底是什麽呢?

親驗心法效果,「我甚是驚奇」

依然記得第一節課上,老師講「你是行家,她/他也是行家」,給我裏面很大的沖擊。

其次,我作為“小白鼠”和老師的那段即興教練對話,讓我作為被教練者來說,也很是被老師的這種教練方式驚嘆到。因為我感覺裏面有些消沉的意志,似乎瞬間被提起來了。

還有在第二次的教練對話後,我擱置已久的 畫筆終於再次能將它提起,我甚是驚奇!而這其中,老師似乎沒有給我忠告,給我同情,給我指導,卻又是這麽神奇地讓我裏面的內驅力發生啟動,有了功效。

當我再次閱讀《教練入門》時,才發現教練的人觀時多麽地重要。因著尊重對方是行家,那我作為教練時就要發掘出對方的潛能,要幫助/協助他/她生成行動方案,並且相信對方是有潛能,有創造力,有內在資源,是完整的,更是其生活和工作中的行家。

如果沒有這個信念,那麽教練法只是停留在表層的技法,就只是一種沒有靈魂的工具,而教練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截然不同。

教練和導師,咨詢甚至某些節目主持人不一樣,不是教導,建議,更不是引導對方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。而是在徹底相信並尊重對方的前提下,“點火”、“搬磚”、“挖寶”、賦能和成全對方。

當我再讀到這些文字時,似乎開始有點明白,老師和我的之前的對話裏,就在有意或無意地,通過問題,和高品質的對話“點火”、“搬磚”、“挖寶”和賦能。

我的體會:教導 vs 教練的區別

我的心的似乎如釋重負地明白,為什麽有時候被硬塞的教導,建議和引導是讓自己裏面那麽的不適應,不舒服?為什麽當教會的聖經真理紮實,知識全面的屬靈長輩,給我很多好的指導建議時,我會覺得像是重重的教條主義壓在我身上。

一方面,我無以反駁他們的建議和指導;另一方面,我感覺實在是有很限,我做不到。更要命的是,還有種被強加,被誤解的委屈和苦毒感。這些所謂的幫助,對我來說,是那麽的高高在上,非但沒有用,反而有些適得其反。

我為此有些消沉了好一段時間,我內心都想扇自己:你怎麽這麽沒用,什麽都做不好?我甚至開始要逃避,我很不想去教會了,那套律法和教條讓人窒息。而且也不再想敞開自己了,也不再想去團契分享了,從而把自己變得更加封閉。

書中提到:“如果只是把教練當做一種方法來掌握,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體驗到它的有效性,卻有點把它強行“減重”了,未必能發揮出它強大的讓生命發生蛻變的力量。

我以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說,我相信這句話,相信教練的成全是多麽地美好而有效,也更加體會到,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:“箴言說:‘你要謹守你的心,勝過謹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’在教練這件事上也不例外。教練的果效也是由心發出。

所以,教練是一門行動靈修學,我們自己先把自己預備好了,就更能成全美好。

感恩學習讓我明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,能夠有多一些的尊重,少一些的高高在上的指導;多一點的澆水滋潤,少一點的拔苗助長,對孩子來說該是多好成長環境啊!

教練內功

教練的心法中,老師還提到“三心二意”的教練內功,具體如下:

  • 知心——對被教練者很“知心”:懂得他們具有完全的價值,甚至勝過他們自己。
  • 信心——堅信被教練者有為自己做選擇、做決定和負責任的權利,有足夠的內在資源、創造性和潛能讓他們來勝任自己的生活。
  • 專心——在與被教練者互動時,能全心全意地關註對方。這是看到對方自淺及深的需要,以及情緒與思路走向的前提。
  • 在意——在意被教練者的好處,真誠地願意成全。
  • 執意——執意在教練過程中堅持“兩放”。

我再次想表達說,我非常地感恩讀到這些文字,我裏面的疑問終於又有答案了,這就是為什麽學習那麽久的聖經真理卻依然覺得沒有內驅力,因為我看到的是,教導者總是很急切地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並說服對方接受。並且,有時候是在展示自己的學術水平,還很需要被認可。

終於明白,為什麽當初自己那麽消沉?我一直覺得裏面很幹枯,可是當我積極地尋求幫助時,我得到的第一反饋不是支持而是我沒有選擇聖經真理。讓我有很深的內疚感。可是讀到教練的這些文字時,我的心一次次被觸動。是的,那就是,神放在每個心中的主權,我們是要來學習尊重,學習如何傾聽,如何看,從而決定如何待。

我們的教練心法,恰恰每一點都在顯示對對方的尊重,而這尊重不正是愛的具體體現嗎?所以,我現在仍然在靈修,而且給我裏面有很大沖擊,我終於可以有些力量漸漸爬出來了,我裏面的內驅力被啟動了,我想要活出我的真我,我生命的命定。

我深刻地認同,是的,沒有人喜歡被灌、被塞,被強迫時,等於在拿走人的主權,會造成對方積極或消極的抵抗,改變會變得更不容易。這其中帶來的是我不得不這樣做……,這和我選擇這樣做……的巨大差別。而當人們選擇這樣做……時,是帶著內驅力的巨大能量,當然因著對方時行家,他/她的選擇是適合當事人的情形需要的。

認知的偏差

書中還提到的一些認知的偏差,也是我自己常常會犯的錯誤。如:以林為木,以感覺為裁判,以猜測為證據,以自己為原因。

我要常提醒自己,特別是作為教練時,要清空自己,放下自己的偏見,努力做一面幹凈無色的鏡子,從而更好地幫助被教練者認識自己,認識到所面對的情況。

教練技法的聼與問

教練的技法中,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傾聽,如何聽?書中提到的“耳中無微” 很重要。

  • 耳:耳朵與成全對方目的保持一致。
  • 中:聽得中肯,聽得見關鍵要害。
  • 無:聽的客觀,不加自己的主觀臆測。
  • 微:不放過與成全目的相關的細節。

專注的聆聽本身就是一種尊重,也是一種成全。

教練以提問為主,目的是要對方有自我覺察,而自我覺察的意義就是要協助對方自然地做出合適的判斷,未必需要外來的指導,並采取相應的行動。人們缺乏行動或行動不到位,往往是對事物的覺察還不夠,或者不夠全面。

教練的提問能幫助人將註意力投向原本沒註意到的事情上,對似乎不存在的它們有了覺察。既然提問是個好工具,那什麽樣的問題是好問題呢?書中提到的好問題有以下幾個特點。

1. 開放性而非封閉性、引導性
2. 帶來對事物、事物之間的關系、及對自我的的新覺察
3. 指向正面與未來,帶來積極的建設力
4. 帶來新發現,包括新的自我認識、價值與意義
5. 帶出行動與承諾,讓人腳踏實地走向未來
6. 刪繁就簡,直達要點;或透過表像,直達本質
7. 摒棄空泛,落腳具體

似乎說起來容易,但在真正的實戰中卻往往有些無所適從。這也就是為什麽老師一直強調要在不斷地練習和使用中,真正地將上面的知識化為自己血液的一部分,參與並用起來。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