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原載國際真愛協會《真愛》家庭雜誌的2025年6月號。該期主題企劃是「衝破原生家庭的愛恨情仇」,其中匯集了三篇精彩文章,分別是葉高芳會長的「復和篇」,五月女士的「自省篇」,和王惟中牧師的「突圍篇」。我應主編蘇文安牧師/博士的邀請,根據他們的文章,從生命教練的角度做一些觀察和點評。 我覺得如果說「衝破原生家庭的愛恨情仇」,是衝過一片攔在歡悅生活前的地雷區,那麼「自省」、「突圍」與「復和」這幾個關鍵字,正是一套可以走出雷區的「步法」。 原生家庭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,回頭去看,大部分人也許發現自己的感受是複雜的,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是既造就又破壞、既養育又剝奪、既鼓勵又打壓、既苦澀又甘甜、既保護又傷害⋯⋯,真是酸甜苦辣樣樣有,恩怨愛恨百感生。 那麼,如何將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積極影響留下來,而將消極影響減到最低?用王惟中牧師在「突圍篇」中的話說,如何「吃魚肉吐魚骨頭」? 在此介紹一套可循且證明有效的「步法」,希望你能參考使用。這套「步法」分三大功法─覺察與自省;預防式(走向式)突圍;溝通與復和。 這三大功法連貫一起使出,最具功效;循環往復,則可讓生活質量、生命境界螺旋式上升。 第一步:覺察與自省…
「家有LGBTQ孩子,怎麼辦?」這個問題讓許多父母陷入深深的痛苦、孤獨和迷茫中,理論失去了力量,信仰收到了衝擊,關係遭到了挑戰,心魂經歷了重錘。那麼當孩子出櫃說自己是同性戀,或雙性戀等非主流性傾向,或要變性,持有傳統性別觀的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?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,原載國際真愛家庭雜誌,歡迎你來函討論。 落筆的這一天,電話上有兩通緊急通知接踵而至:第一通告訴我一個六級地震發生了,趕緊躲在安 全的地方,例如桌子下面;第二通緊急通知則是催我趕緊跑到高地,因為海嘯產生了,危險! 地震時躲到結實的桌下,可防止被下落物品砸傷;海嘯時跑到高地,可防止被海水捲走。這些是第一應急措施。 生活中有時候也會發生生命的地震和海嘯─那些突如其來又強烈到讓我們內心山搖地動的事,例如家中孩子出櫃─公開表明自己的非主流性別身分或性傾向(LGBTQ)。 這時,許多父母被震暈了,焦急混亂中的應對不一定最明智,於是家中成員都被地震中的「下落物品」砸傷。 還有許多父母在困惑和痛苦中發現,身邊沒有結實的「桌子」可以躲進去,也不知道「高地」在哪裡,他們只能在不斷的餘震中踉蹌,或被捲進海水中掙扎。 「我很痛苦,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甚麼,夜不成寐!」 …
許多人眼中的「好人」怎麼會成為性上面的犯罪者,「好人」為什麼會強迫與人「親密」?中間的深層原因是什麼?如何看待這樣的人?這樣的現象?不論你是事件經歷者,還是幫助和關懷他們的人,或者只是想更了解這樣的現象,本文都會對你有所啟發。 (該文章內容原載於《神國》雜誌【屏鏡中的關係】專欄,後轉載於《基督教論壇報》等,也收錄於《流水依舊,光陰不同——人生在世的三大關係》一書,可能一些用詞比较敏感,被國內看為有「色」網站而被封鎖,所以在這裡對一些用詞略有修改,希望有需要的人還是可以看到本文的內容。) 如果你是一名事件經歷者,現在還活在被傷害的陰影中,歡迎你來參加「今生大於今世」支持小組(2025.4.21已經開始,會有後續課程,歡迎繼續報名)。 這裡高度保密,深度支持,協助你對過去糟心的事止損,並去擁抱本該屬於你的生命的豐盛和喜悅。 (如果你不僅想走出過去,還想幫助別人,點此了解教練培訓課程) 2020年5月去世的撒迦利亞(Ravi Zacharias)牧師,享譽基督教界,影響很大。當時的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他的追悼會上,也稱讚他是「以智慧為武裝,以真理與愛束腰」的護教家,說「當巨人倒下,其影響遠近都感受得到。」(註1) 而撒迦利亞倒了兩次: 一次是去世,雖讓人遠近哀悼,但形象還如巨人矗立; 一次則是矗立的形象坍塌,瓦石紛飛,塵土迷眼,因2020年12月,撒迦利亞性醜聞事件繼幾年前一度浮出水面後,再度曝光,並被外請獨立律師事務所調查確認屬實。…